1、優化滾筒筒體焊接結構規劃
(1)挑選滾筒適宜的接頭和坡口方式減小應力會集為減小應力會集,焊縫外表最好為凹面,向母材外表應油滑過度。
(2)滾筒輻板開減輕孔、下降拘謹應力
滾筒輻板上開適宜的減輕孔能有用下降環縫處的拘謹應力,一起還可進步輻板剛性。開口數量一般在3個以上,常見形狀有以下幾種(如圖1)。
在環縫發生裂紋之后的返修中,有時也選用開止裂工藝孔的辦法均布止裂孔,修焊完成后再補焊止裂孔。止裂孔的數量及巨細依據滾筒直徑、板厚、焊縫尺度和發生裂紋的狀況詳細斷定。止裂孔的效果就是顯著下降環縫的圓周拘謹應力,減小焊接加熱進程中焊縫附近區域的塑性變形,然后減小焊縫在冷卻進程中的縮短量,防止裂紋的呈現。最終焊補好的止裂孔對全體結構無影響。要留意的是,補焊工藝孔與焊縫要銜接潤滑,必要時用角磨機修光,以削減應力會集。
(3)滾筒選用鑄焊復合結構躲避焊接缺點
關于成批出產且用其它工藝辦法操控裂紋本錢較高的滾筒,能夠拋開傳統的滾筒結構方式(輪緣、輪輻、輪轂),規劃以下方式鑄焊復合結構(如圖3)。此鑄焊結構徹底處理了傳統結構輪輻與輪緣及輪轂銜接焊縫的裂紋問題。盡管本錢較焊接滾筒略有添加,但在成批出產和Φ800以上重要滾筒中已獲得廣泛應用。
2、優化滾筒焊接工藝
(1)留意滾筒材料焊接性
輪轂、輪輻、輪緣材料不一致時,可在較硬的含碳量較高的輪轂外表堆焊過渡(隔離)層。堆焊層可選用E5015或強度等級低一些的E4315焊條,堆焊厚度≤6mm。
(2)留意滾筒焊接應力
因為環縫裂紋主要是拘謹應力過大引起,這種狀況下,應選用抗裂功能較好的堿性低氫型焊條。滾筒工藝上一般選用預熱工件或對稱一起施焊等辦法。預熱溫度由所用材料及厚度斷定,常使外件溫度略高于內件溫度,這樣焊后工件與焊縫一起冷卻縮短,外件縮短多于內件,減小焊接應力,乃至可能使焊縫呈現壓應力,達到防止裂紋的意圖。
(3)消除或削減滾筒剩余應力
滾筒焊接進程中可經過錘擊焊道開釋應力,但因為結構自身或操作原因,效果有時不太顯著,采納焊后全體加熱時效處理或部分加熱緩慢冷卻的辦法可有用去除剩余應力。全體加熱本錢較高,用氧、乙炔火焰部分加熱焊縫及熱影響區至550℃左右(暗褐色),再緩冷至室溫,是實踐中較可行的辦法。
此外,加強操作者的技術培訓,進步操作技能,也是防止滾筒裂紋缺點的重要環節。因為焊工操作水平與焊接缺點發生的聯系在相關材料中論說較多,這兒不再贅述。從滾筒結構規劃、工藝擬定和查驗手法等方面加以改進,滾筒焊接裂紋是能夠防止的。其它輪體(膠帶輪、飛輪、焊接齒輪、卷揚筒等)焊接制作也可參考本文思路,處理滾筒出產中呈現的裂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