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輸送機的基本設計依據是物料特性、輸送能力和輸送距離。輸送物料的力度及團塊含量的比率影響到螺旋葉片直徑的大小,如果物料當中含有較多的顆粒,則螺旋葉片與U形槽之間的間隙應等于其中最大的團塊粒度,這樣才不至于發生卡料現象。螺旋輸送機的極限長度取決于螺旋軸或驅動端聯軸節的最大扭矩。
當確定采用螺旋輸送機來完成散料輸送之后,面對問題就是如經濟合理地設計出螺旋輸送機系統。在設計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對輸送設備的要求,這些要求就是設計的依據,主要包括:物料輸送量;料流均勻時能夠直接給出運輸量;當料流不均勻時可以考慮給出料流量的基本統計數據,應該根據經濟分析確定是否增設料倉,而不應該一味地增大輸送機的設計運輸量來滿足不均勻料流的量大輸送量要求。輸送機線路的詳細尺寸包括最大長度、傾角及提升高度、連接尺寸等。物料性質包括物料堆積重度,物料粒度和最大塊度情況(快讀的均勻適度是否經過篩分)、物料的濕度、磨損性、粘結性和摩擦系數等。工作條件和環境狀況包括露天或室內、環境濕度、環保要求、移動或是固定、伸縮要求。給料和卸料方法。設計要求包括螺旋軸最大繞度要求、運行阻力系數。
這些參數雖然可以在設計過程當中根據輸送設備工作條件和環境狀況在手冊當中得到,但是應該仔細地研究,提出這些參數。
設計螺旋輸送機系統時,往往需要考慮下列問題:
1、合理的裝載方式,提出給料裝置和卸裝置的要求。
2、輸送機線路上輸送機之間的相互關系。啟動順序是受料的輸送機先驅動,停車順序是給料的輸送先停機,當各螺旋輸送機的參數(如長度、驅動裝置)不同時,通過定關系可以進行提出啟動時間和停機時間的要求。
3、不能滿足上面的啟動和停機順序的要求時,需要考慮在螺旋輸送機間增設緩沖倉以提高系統的適應能力和系統的運轉率。
4、環保要求。對于粉塵大的情況,要考慮采用密封輸送或者設置必要的除塵設備。
5、零部件的標準化和通用化及易損件的供貨可能性。
6、優先采用長距離、大運量的螺旋輸送機。螺旋輸送機從經濟上和節省占地面積等方面考慮一般不設置為多條運輸線并行的輸送方式(特別重要的環節也有采用并行兩條輸送,其中一條備用),而都是大多采用多臺螺旋輸送機串聯的方式進行物料的輸送。當中間某螺旋輸送機發生故障之后,整個輸送機線路將停止輸送工作,降低了輸送設備的運轉率。因此,為減少中間環節可以用一臺長距離螺旋輸送機替代多個短距離螺旋輸送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