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螺旋輸送機通常有驅動裝置、頭節、若干標準中間節、選配中間節、尾節等部件組成。除頭節機殼和選配節外,各節螺旋及機殼具有互換性,在出料端螺旋有清料裝置,安裝時注意位置。驅動裝置由一臺行星擺線針輪減速電機(或其他減速電機)承擔,在頭節前部裝有止推軸承,可承受輸送物料時產生的軸向力,頭節機殼內設吊軸承及底座,每一中間節安有一個吊軸承用以支撐螺旋軸,吊軸承內裝有向心球軸承(或整體滑動軸承),在尾節后部裝有滾動(滑動)軸承用以支撐螺旋軸和補充螺旋長度的誤差,安裝時應從頭部開始,順序進行。在安裝螺旋輸送機時,要嚴格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安裝,才能確保螺旋輸送機正常運行和工作。
①首先根據設備位置放線,經測量放出螺旋輸送機機槽“十”字線,再以此中心位置,校核機槽支架的基礎螺栓孔(或預埋螺栓)位置,在確認誤差滿足安裝要求后(包括橫向尺寸、縱向尺寸、對角線尺寸、預埋螺栓的規格和長度),進行下一步工作。
②安裝機槽。螺旋輸送機機槽為分段結構,節段之間用法蘭連接。安裝機槽時,機槽支架可與預埋螺栓或預埋鋼板做臨時固定,待機槽組成一體,整體找平、找正后,與預埋螺栓或預埋鋼板固定。為保證總長的直線度,機槽法蘭間可用適當的橡膠墊或其他材料進行調整。安裝完畢后,相鄰機殼法蘭面應連接平整、密合,機殼內表面錯位偏差不超過1.4mm。
機槽下部呈半圓形,內直徑應比螺旋葉片外徑大15--30mm。間隙大小要適當。間隙過大,降低螺旋輸送效率;間隙過小,當軸承磨損或軸稍有彎曲時,螺旋葉片與機槽接觸,產生磨損或異常響聲。機槽常用薄鋼板制成,其厚度由螺旋直徑及被輸送物料的磨損性大小決定,一般約等于螺旋葉片的厚度。對于螺旋直徑不大、輸送磨損性小的物料,取厚度σ=2--3mm,對于輸送磨損性大的物料,且螺旋直徑又較大的機槽,取σ=6--8mm。機槽是分節,其節數一般與螺旋的段數相同。每節機槽兩側焊有角鋼法蘭,由于連接和加固機槽,槽口的兩邊焊有角鋼,用于固定蓋板。各節機槽裝配時要保證一定的直線度和密封等要求。
③安裝首、末端軸承座、中間軸承座及螺旋滾筒。首、末端軸承座與機體為單獨結構,首、末端軸承座及中間軸承座須臨時固定,待螺旋滾筒安裝找平、找正后,再固定軸承座。螺旋軸為中間斷開結構的,須保證安裝完畢后,螺旋軸中心線嚴格一致。螺旋機的吊式軸承應可靠地固定在機殼吊耳上,與相鄰螺旋連接后,螺旋轉動應均勻,安裝時可在吊式軸承支座與機殼吊耳間加調整墊片。此外,還須保證兩個螺旋軸的平行度誤差不大于0.5/1000,總長誤差不超過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