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散狀物的重要輸送設備,物料輸送機在各個領域應用廣泛。隨著應用的加深,物料輸送機的技術也向著長距離、高速度以及大型發展,而傳統的帶式輸送設計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要,所以必須對機械設備從設計上進行現代化的改進。本文根據實際的工作中有關輸送機的工作理論以及設計方式,結合現代的計算以及方法理論,簡要論述了現代輸送機的設計方法以及相關計算理論。包括參數的優化以及動態分析其設計程序。
常規設計方式:
常規輸送機的設計方式一般能夠在設計手冊以及標準手冊中得出,但是應當注意到:設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以全面的設計依據作為基礎,若非如此,即便設計方案再先進,也無法對物料輸送機的實際運行以及工作效率予以改善。另外還應當對設計的整體性記性強調,設備的運行以系統的正常運行為基礎,而非簡單的單機運行,只有系統的設計符合運行要求,才能充分提高設備性能。
設計主要依據:
散料輸送完成后,如何經濟合理的完成輸送設計,是當前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在對輸送系統進行設計時,要保證其設計具有實際依據。設備的設計依據主要有一下幾點需要注意,(1)物料的運輸量。料流在均勻給出時能夠直接獲得其運輸量,而當料流出現不均勻狀態時,統計數據無法獲得精確的統計,所以設備是否應當加設料倉應當依據經濟原理分析,而不是通過增大輸入量的方式進行調整。(2)輸送機的尺寸。設備的尺寸要求在長度、傾角以及高度上都有限制,另外直線段、曲線段以及連接尺寸都有著詳細的要求。(3)運輸料自身性質。運送的物料性質具有特殊性,應當充分考量物料的安息角、密度、粒度以及最大粒徑、濕度、粘性、以及摩擦和磨損度。(4)工作環境狀況。散料的帶狀輸送應當考慮輸送的主要環境、包括室內外環境、濕度以及移動伸縮和固定。(5)輸送設備的卸料方式以及給料方式。(6)輸送機每天或者每年的工作運轉時間要求。
系統的設計方法:
該類輸送機設計不僅要根據生產工藝進行輸送帶的布置,還需結合以下問題:
(1)保證運載的合理性,對具體的裝料方式以及卸料方式以及設備提出合理要求。(2)輸送機之間以及線路過程中的相互關系。當受料時,首先由受料輸送機率先驅動,而停車時則是給料部分先停止,由于啟動順序是受料的輸送機先驅動,停車順序是給料的輸送先停機,根據參數的不同,對啟動和停止的時間予以調整。(3)當停止順序以及啟動順序無法滿足上述要求時,那么可以在設備系統中添加緩沖倉予以調整,用以保證系統的適應能力以及運轉率。(4)環境要求。環境中粉塵情況有著具體的要求,因此需要保證其密封以及除塵。(5)對系統的監控。(6)設備要求具有一定的移植能力。(7)另外需要考慮到零件的通用性以及標準性,并對其損件的供貨需要予以考慮。(8)大運量以及長距離輸送機應當首先考慮。為節省空間以及從經濟上優先考慮,多條輸送帶的輸送機不宜優先考慮。